从地下工作室到北大课堂,电竞到底经历了什么?
电竞行业未来需要的不仅是顶尖的职业玩家,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不久前,一门名为“王者高校联赛游戏教育课程”在北大课堂上开讲。从地下工作室到北大课堂,电竞行业正在不断地前行中。
从老一辈人的玻璃球、弹弓、翻花绳到红白机、小霸王再到现在的电脑、掌机和手机,游戏模式和载体不断变化,类型也在不断丰富。而竞技性,却是横跨了各时代,成为了每一个游戏类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而在电子游戏中进行竞赛,又被称为电子竞技,其是利用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对抗运动。通过运动,可以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从这一角度来说,电子竞技和其他体育项目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无论是电竞产业还是电竞选手,在过去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老一辈的电竞人在世人眼中是“网瘾少年”,永远顶着“不务正业”的头衔。但他们挤在狭小的“工作室”中,挥舞着手中的泡面,拍打着键盘却仍用梦想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龙神和B神租的是宿舍,晚餐是五毛的包子,训练到三点要翻墙进去,翻不好,掉进旁边的河里人就没了;
狼头白天发传单、晚上打训练、一套衣服、10平米平方,没有洗澡的地方;
狗哥生活在网吧,累了就找个角落睡觉,烟瘾大却只能捡烟头;
坐几十个小时的火车,带报纸都没地,黑心老板不发奖金、经常跑路。。。。。
在早期电竞选手眼里,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电竞产业,是从一个个地下室和黑网吧开始的。
沧海桑田,随着电竞赛事的影响力日益提升,人们开始发现电竞与传统竞技体育的相似之处,并看到电竞正面的东西。毕竟无论竞技的载体及方式是什么,竞技精神是一致的。电竞也越来越展现出积极、健康的一面。大众对于电竞的误解有了改善,央视也不止一次地为电竞行业正名。
电子竞技在去年被国际奥委会认证为正式项目,亚奥理事会宣布接纳电子竞技进入亚洲室内武道运动会。2018年,电竞将会作为表演项目亮相雅加达亚运会,并将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表明社会主流观点正在接受这个新生产业,电子竞技一直都在向前发展,剔除自身糟粕。相信在未来,电子竞技能不被视作“精神鸦片。”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电竞的整体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650亿元。但面对越做越大的“市场蛋糕”,电竞行业陷入人才紧缺的窘境之中。
其实不少高校、厂商也开始积极地培养电竞的后备人才。此前,中国传媒大学已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培养游戏策化和电竞运营与节目制作人才,该专业从2017年开始正式招生。而北大也在近期与腾讯合作,开设上文提及的相关教育课程。授课的陈教授表示,希望通过相关课程,让高校学生比较清晰地了解电子游戏的发展规律、认识到开发和运营游戏所需的要素、理解这个业界的风波和存在的问题。在竞技游戏快速更迭的游戏行业,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专业“电竞人”。
记者认为,电竞行业未来需要的不仅是顶尖的职业玩家,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千上万的新生代们通过自身所学不断将曾经“瘦骨嶙峋”的电竞行业滋润的“丰润多姿”,游戏的美工、策划、运营,在用自身所学去丰满电竞行业的同时,“电竞人”的游戏观和自身的职业规划也在逐渐成熟健康成长着。
随着电竞行业的飞速发展,虽然大众对于整个行业都有了改观,但是行业自身还是应该不骄不躁,冷静的看待现状。“电竞就是吃青春饭。”比起传统竞技项目,电竞行业显得更为残酷,不仅更为看重选手的天赋,选手的年龄也普遍年轻,22岁算老将,25岁退役的选手大有人在,所以一部分人对于从事电竞行业有无保障也十分迷惘。怎样去缓解年轻选手面对关键比赛的心理压力,以及完成退役选手之后的身份转换。这也是电竞行业需要面临和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