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0全球总决赛本周末打响丨人才缺口大,但电竞教育仍需“冷思考”
本周末,2020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S10)冠亚军决赛将在上汽浦东足球场打响。为了这项全球最受关注的电竞赛事,过去一个月,来自全世界11个赛区的22支顶尖队伍云集上海,展开荣誉争夺战。
屡上热搜的电竞战况、人头攒动的线下观赛,无不折射出电竞对这座城市的影响力。与此同时,电竞行业背后巨大的人才缺口,也成为各方热议的焦点。早在两年前,有媒体预估国内电竞行业人才缺口26万,到2019年,这一数字达到50万。
应对新兴产业的人才缺口,近年来,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电竞相关专业。以上海为例,上海体育学院从前两年起招收电竞解说方向的学生,而目前已有超10所院校开设相关专业。高校介入电竞教育能否解决行业人才痛点?这值得进一步思考。
缺口:人才稀缺成为产业“痛点”
过去几年,上海见证了电竞产业的急速扩张。据统计,全市现有电竞场馆超40家,注册电竞运动员达152位。在集聚全国80%以上电竞企业及俱乐部的申城,今年电竞产业规模预计超过220亿元,在上海举办的赛事收入占全国逾五成。
欣欣向荣的新兴产业,是玩家对电竞的第一印象。然而繁荣背后,人才稀缺依旧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拳头游戏相关负责人邓懿宁曾举过一个例子,在面向各高等院校做校招时,拳头公司收到了2000多份来自全国的简历,“希望招聘到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但最终通过面试、达到录取标准的只有一位。”
“电竞在走过20年‘野蛮生长’道路后,行业人才缺口呈现出一种突发式、爆发式的需求。”在此前举办的长三角电竞教育论坛上,上海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秘书长朱沁沁坦言,电竞行业最大的人才缺口并非运动员,而是体现在全产业链上的专项性人才缺口。
所谓的“电竞人才”,并不仅指电竞运动员。赛事主办方、电竞解说、战队教练、俱乐部管理层、电竞数据分析师、电竞项目陪练乃至电竞直转播从业者、赛事运营方,都属于广义的电竞人才。
“电竞就像一个聚合加速器,能把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从线上到线下聚合起来,它在用户圈层中产生强大黏性和调动能力,并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在国内首部电子竞技基础研究专著《电竞简史》作者、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戴焱淼看来,正因为电竞的这种特性,使得电竞产业链能够很便捷地延伸开去,而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激增,也让人才缺口浮出水面。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去年发布的《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测未来5年,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将达到近200万人。另一份报告则指出,未来5年,电子竞技运营师人才需求量将达到近150万人。
记者从多家电竞俱乐部获悉,不少电竞从业者原先都是选手,或者是电竞选手的“粉丝”。“对电竞感兴趣的人很多,企业去招聘时,简历能收到很多,但录取率不高、留存率更低。”相关人士坦言,最难的是招到又懂电竞,又熟悉直转播或赛事运营等专业技能的人才。
上海市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协会负责人陆晔曾走访过多家电竞头部企业及直转播机构,“大家都反映缺人才,但缺的还不是传统意义上打电竞的人,而是能做好管理和运营的人才。很多岗位由退役运动员担任,他们懂电竞,对俱乐部也很有感情,但缺失管理和运营方面的专业培训。”
“乍一看观众、外围的志愿者都是中国人,但走到比赛核心筹备区、后台,你会发现整个核心工作团队,包括向全世界做直转播的,全是国外团队。”一位相关行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包括场馆中央360度的显示屏,也是国外团队在主导运作,“整个核心团队的主力基本都是从美国、欧洲过来,驻扎在上海工作几个月”。
在他看来,国内能运营高水平国际赛事的专业电竞人才目前尚十分短缺。“产业发展到今天,人才培育一定要跟上。行业人才积累不足,人才稀缺将成为电竞这一产业未来发展面临的瓶颈。”
众多S10线下观赛活动在沪举行,上海电竞氛围愈加浓厚。
转变:高校介入或能打通产学研
拿什么补上电竞人才缺口?高校介入或许是方式之一。
两年前,借电竞被列为亚运会的体育项目,以及上海打造全球电竞之都的契机,作为上海首屈一指的体育高校,上海体育学院在播音主持专业开设电竞解说方向。“电竞解说”第一年招生20人,却吸引200余人报名。
“过去,我们以为电竞就是打游戏,但当电竞与体育相结合,就成为未来新兴的体育项目。”上海体育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院长杜友君解释,开设电竞解说专业经过一番考量——学校本就有体育解说专业,此前围绕传统体育设立的心理学、运动康复专业等,也能为电竞课程“打基础”。“开设这个专业,并不是鼓励打游戏,而是从教育角度,向家长、社会传递对电竞的准确认识。”
行业太缺人,杜友君从电竞解说专业开设的那天起就知道了。2018年电竞解说专业新生赵重越,入学未满一年,就被香蕉游戏传媒签走。“现在哪个专业有刚上大一,班上1/3、1/4的人直接被电竞头部公司签约的?”刚挂上“第一届电竞解说本科生”的名头,公司便迫不及待地挖人,杜友君很无奈,因为这并不符合学院的培养模式,“但没办法,行业太缺人了”。
高校开设电竞专业后,学生很容易成为“香饽饽”。以上海体院为例,刚上大三的首届电竞解说方向的学生,已在当下如火如荼的电竞赛场上初现锋芒,有的成了英雄联盟S10入围赛的官方解说,也有的已成为LDL(英雄联盟发展联赛)主持人,并在S10期间主持了线下观赛活动。
包括上海体育学院在内,目前已有12所上海院校开设电竞相关专业,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居多,也包括电竞解说、电子竞技舞台设计等相关专业。不难发现,院校着眼培育的并非电竞核心选手,而是产业链上下游所需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电竞教育本身也面临着既缺师资、也缺教材的尴尬。在电竞解说方向招生后,由于没有可借鉴的样板,也没有专著教材,每位老师都要从零开始。杜友君用“硬着头皮闯”来形容:“在授课上,教师都是自编教材,未来我们计划加强与业界的合作,让游戏厂商、电竞解说等来给学生授课,就讲授他们擅长的那一部分。”
下一步,上海体育学院准备招收电竞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杜友君告诉记者,招生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电竞教师。今年,他所在的传媒艺术学院有70多名研究生入学,分完导师之后,他就要统计谁想研究电竞领域。杜友君计划把往年零散的电竞研究整合起来,形成一支研究团队,为未来的电竞教育孕育师资力量。
上海市校园电子竞技运动协会则于去年发起成立长三角电竞教育联盟,首届理事单位包含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腾讯科技、完美世界、拳头游戏、五星体育广播等55家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联盟将加强专业标准制定、课程教材研发、师资定向培养,助力长三角地区成为电竞文化、产业和人才的新高地。”陆晔说。
思考:电竞研究尚在“山脚”
前不久,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戴焱淼带领团队做了一份针对上海青年的电竞报告,在以1万多名上海青年为样本的调查中,74.9%的青年对电竞产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同时,尽管媒体报道电竞人才缺口巨大,仍有超过76.1%的青年对投身电竞行业持观望态度,仅有10%的人愿意投身电竞产业相关工作。“痛点不在于没有人才,而在于产业面貌相对其他领域更加模糊,对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投身其中的很多年轻人,更多是凭着一腔热情,甚至只是好奇。”戴焱淼说。
高速发展中的电竞产业,一面很快树立了新的产业逻辑,以黏合剂的姿态将游戏厂商、直转播机构、线下观赛场景、玩家串联到一起,形成新的文化样貌;另一面也在产业快速增长的缝隙中,留下一些模糊空间。
人社部报告对电子竞技员就业人群从业年限情况进行过调研,发现58%被调查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在1—3年之间,30%的电竞从业人员工作年限是3—5年,2%的从业人员工作不到1年,仅有7%的从业人员工作7年以上。电竞行业存在巨大的人员流动性。而从行业特点来看,80%的从业人员年龄在30岁以下。另从收入上看,电竞行业里只有少数几个高收入点,比如职业选手、网红解说等,一般的电竞从业人员收入未必能达到文创产业的平均水平。
“目前电竞职业收入在文化行业中并不算高峰或高原,大部分从业者承担的职责也属于传统文化行业领域,比如新媒体编辑、俱乐部运营。比如一家文化公司的职员,他能做演唱会执行,又能做电竞赛事,算不算电竞从业者?”戴焱淼说,在电竞产业中,除了与游戏内核密切相关的岗位之外,很多通用的文化类职业形态并没有特殊之处。“经过长期的蛮荒时代之后,整个电竞产业近几年才走上正轨,其人才供需同样如此。”
而人才缺口背后,是产学研尚不匹配的阶梯状分布样态。“解决电竞人才缺口,最终要靠产学研协同。现在的情况是,电竞产业在最高处,半山腰是电竞教育,山脚下站着电竞研究。”戴焱淼感慨,产业发展很迅速,但和电竞有关的研究、教材、专著都很缺乏。“业界更关心谁来完成具体的工作?学界则关心理论基础是什么、学科体系怎么样、人才培养如何做?电竞人才一定是跨学科人才。电竞既有媒体形态,也有体育形态,新闻传播、企业管理、运动训练、体育心理这些学科能否交叉?要加快推进电竞研究、强调多学科跨界,科学发展电竞教育、追求多层次培养。”
在杜友君看来,电竞行业最缺的便是高层次人才,而目前开放电竞专业的院校仍以中高职为主,高等院校对电竞产业的关注度远远不够。根据报告,电竞行业就业人群学历基本集中在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这3个层次;其中占比最大的高中或中专学历占被调查者总量的46%,其次的大专学历占比38%。“任何一个产业,想有高层次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格局和目前电竞发展的态势并不匹配。”